通知公告

武汉大学日本电子联合先进电镜技术研讨会(CAC mini workshop系列)

2024-04-24


会议时间:2024年4月28日14:00

会议地点:武汉大学尖端科技楼206多功能报告厅

 

专题报告1:低维钙钛矿铁电材料畴相结构层级的原位球差矫正电镜4D-STEM研究


 

报告人简介:邓昱,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亚原子电镜中心主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电镜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多铁材料微结构与缺陷调控的原位电子显微研究,在Nature、Science Advance,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报告摘要:铁电铁弹材料的多相、多畴结构可以通过复杂的微观结构相互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效应显著提高其性能,例如,BaTiO3和Pb(Mg0.33,Nb0.67)O3-PbTiO3在致形相边界处的压电效应获得极大提升。在致动器、存储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压电纳米发电机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应力调控是在铁电铁弹材料内引入高密度畴壁和相界,从而获得大的多畴、多相耦合作用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理清畴、相在应力加载下的演化机制。在本工作中,我们对铁电铁弹材料进行特定的应变加载,发现微纳铁电材料可变得强韧,能够施加高达1GPa量级的应力(高达10%的应变)无碎裂地引入相、畴微结构变化;应力卸载后,相界、畴壁以及点缺陷的钉扎能够稳定这些微结构(含亚稳结构),铁电铁弹材料性能可以得到优化。我们利用配备4D-STEM的原位力学球差矫正透射电镜,对多种应变加载条件下(强度、方向、速率)的微纳铁电铁弹材料进行原位显微研究。借助先进的4D-STEM技术,我们对应力加载下铁电材料跨尺度(从微米到晶胞尺度)的多层级相、畴微结构演化全过程进行观测,捕捉畴、相生长的关键信息,并对微观机理进行讨论。

 


专题报告2:还原论下的材料科学

 

 

报告人简介:谷林,清华大学教授,从事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20余年。2002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启蒙于我国电子显微学专家朱静院士。2005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美国显微学会主席David J. Smith教授。之后先后在德国马普金属所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2年回到清华大学工作。近年来在功能材料原子尺度结构与电子结构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及Nature正刊18篇,子刊 120余篇,他引 90000余次,H因子>160。获得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2006) ;国际锂电池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2);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3);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中国晶体学会青年科技奖(2018);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202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0);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入选科睿唯安材料科学领域(2018-2023)和化学领域(2019-2023)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报告摘要:结构是空间内元素关系的抽象,从欧几里得到希尔伯特空间,从数域到拓扑空间,对空间内优异结构的渴求与纷繁杂乱的目标空间体系似乎是一对矛盾体。代数思想逐渐取代微积分后,向量的内积与外积成为描述物理过程与现象的抓手,同时也是制约人们想象力的原罪。利用还原论的思想可以将材料科学拆解为材料、相、原子三个层次;特别是相层面,功能材料功能性起源于由向量内积过程所描述的局域对称性以及由向量外积过程所描述的场。皮米尺度下单电子过程中对局域对称性的精确表征需求极大地促进了球差校正电子显微方法的发展。自此破解固体能带计算效率的基本假设:周期性势场、单电子近似、绝热近似也似乎看到了曙光。本次报告将从球差校正电子显微方法入手,讨论内积过程中对称性破缺下功能材料的精细结构与新奇物性。

 


专题报告3:GRANDARM适用于原位实验的特色功能

 

报告人简介:苗澍,1999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法国CEMES/CNRS 博士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目前担任日本电子中国(捷欧路北京)首席应用专家。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

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

湖北省电子显微镜学会

捷欧路北京科贸公司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