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下午,在尖端科技楼2楼报告厅,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举办业务交流系列2022年第六期活动,邀请周晓东教授进行了《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学术报告,平台全体职工及校内部分师生参与了学习和交流。
蜘蛛侠的的蜘蛛丝为什么那么结实?毛毛虫的口器附近的触须是否就是一根光滑的绒毛?由影视和日常生活中生动的例子开始,周晓东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扫描电镜下的奇妙的微观世界,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硅藻、南瓜叶表面、酒瓶软木塞等的观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电子显微图像不仅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其本身也是艺术形式。之后,周晓东教授从发展历史、基本原理、重要参数以及应用举例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应用。
对于影响扫描电镜成像的重要参数,周晓东教授用不同电压、不同检测器、不同降噪方式等条件下大量的实拍对比图片进行了一一列举,通过碳纳米管的例子,详细解释了加速电压以及探测器等造成的成像影响,并对于低电压、低真空、表面喷镀等样品制备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扫描电镜通过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特征X射线等信号实现了样品微观结构的表面形貌、结构、成分的表征与分析,是最重要的微观分析手段之一,周晓东教授通过扫描电镜在破译COVID-19传染周期中的优势、以及在石墨烯成像表征、仿生鲨鱼皮的设计、嫦娥五号玄武岩精确的铅-铅年龄、模拟活性没食子酸纳米花、淋巴管——血管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成像应用,展示了扫描电镜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材料学研究等领域所展开的广泛应用。
现场交流环节,胡继明教授、童华教授、李雷老师、万燕玲老师、冯雪松老师等结合周晓东教授的报告,分别就如何针对不同样品选择适合的电镜或观察参数、低电压的尺度掌握问题、二次电子斜角度出射、电子束对稀有样品的破坏、元素分析等问题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专家简介:
周晓东,教授级高级实验师,目前主要工作为扫描电镜的仪器管理和测试服务,负责平台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工作。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国家级评审专家。研究领域为激光检测方法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2006-2008年三次赴德国不来梅Jacobs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研究;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研究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项等科研项目,在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Nanoscale等发表SCI论文50多篇。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得2017年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撰稿:仲秋
拍摄:仲秋
审核:应志豪 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