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2023年度总结

2024-01-04


2023年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在仪器全面通过验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了第二期实验室建设和全面开放运行,以确保为校内外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地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服务,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平台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学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运行模式升级转段

自2022年9月以来,平台各大型仪器机组陆续调试完毕,开展试运行服务。在本年度内,成功完成了扫描电镜机组、透射电镜机组、冷冻电镜机组、X射线机组以及原子力显微镜、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全面验收工作。

 

 


随着各机组通过验收,平台服务模式由试运行阶段转入正式收费模式,根据测试的运行成本和市场需求,平台积极调研各兄弟院校,并积极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综合考虑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使用成本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机时收费标准,以确保收费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经报学校批准,全校范围内公示后,平台于2023年6月正式进入收费运营阶段。

 

 

实验室二期建设全面推进

 

为建设一个集科研仪器设备、科研数据、科研人才等资源共享、交流合作、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平台依托专项再贷款项目,拟采购具备必要性、紧迫性、功效性和共享性的仪器设备共 41 台套,用于更好地服务广大科研工作者。

除此之外,平台拥有充足的物理空间和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支撑设备正常运行,助力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内已经得到了广泛共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付磊教授、邓鹤翔教授的环境电镜和双球差电镜、水利水电学院定制化X射线三维动态显微成像平台,将安装在尖端科技楼,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历史学院共聚焦拉曼光谱仪也已在平台开展测试工作。




为更好地保障新增设备的安装到位,平台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第二期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在吸取第一期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和功能实现。

 

377CA

 

根据各类仪器的性能和区别化需求,平台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实验区、制样区和办公区,确保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根据不同仪器的性能要求,重新划分实验区域,建立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冷冻电镜、X射线、光谱、microCT片区划分,使功能相近的仪器设备能够统一管理,集中分享。对于一些特殊仪器,特别是对环境要求较高的仪器,如新购置的800m核磁共振波谱仪,平台多次实地考察,反复丈量设计,为其谋得稳定、精准的实验环境,确保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支撑成果实现质的飞跃

 

11月08日,武汉大学方国家教授、柯维俊教授团队以“Aspartate all-in-one doping strategy enables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s”为题在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文章,平台在此项研究的结构表征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支撑,为解析电池性能提升的具体原因提供了有利的结构表征证明。

 




 

6月14日,Nature(《自然》)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高等研究院付磊团队关于液态金属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Liquid metal for high-entropy alloy nanoparticles synthesis”(液态金属用于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平台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为该工作合金成分中各元素的定量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3021F


 

10月20日,《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IF=56.7)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王植平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over 2,000 h operational stability at 85 °C using fixed charge passivation”。平台在此项研究中给予了有力的支撑,为研究中利用AlOx钝化层制备高效、稳定的MO基太阳能电池,开发新的可扩展的,热稳定的钝化方法提供了数据支持。

102F7


 

除此之外,邓鹤翔教授、董长江教授、翟月明教授、闵杰教授、台启东教授、阴国印教授、袁荃教授等课题组来自于《自然·通讯》、《先进材料》、《化学》、《焦耳》等15种高影响力期刊的25篇论文在学校首页新闻得以展示。

 

D9F1


 

截止2023年12月10日,由平台提供支撑服务的文章已达115篇,来自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药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高等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图像传播与印刷包装研究中心的38个课题组,其中91.3%以上为一区论文(含SCI一区、JCR一区、中科院一区)。

 

 

三全育人成效凸显

 

作为学校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在运行期间除了提供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载体功能以外,持续承担学校本科生课程嵌入式实践教学、研究生实验课程教学以及科普等工作。

 

 

C7B4A


3月18日,以“大平台、大实践、大思政”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在洪山宾馆隆重举行。会上,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获得了武汉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称号。

 

 

5C31


12月4日,经过严格的评选和审核,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成功入选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武汉大学助力我省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此次入选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是对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在科普工作方面所做努力和成就的肯定。

1FA7F

E7A25

 

在本年度内,平台持续接待二十余所优质生源基地中学近1800名学生来平台参观学习,各高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多轮参观学习,通过科普讲座、参观实验室和近距离互动体验活动,提升广大师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平台为校内本科生课程提供嵌入式实践教学,为研究生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验环节提供支持,通过课程的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交流合作深化拓展

 

科研工作需要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激励技术人员分享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推动整个团队的创新与发展,平台一直着力打造了一个开放、互动的平台环境。通过举办业界会议、业务交流、培训讲座、厂商培训等活动,鼓励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

 

 

11月29日-30日,平台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青年部大会,作为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大会的举办为校庆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科技气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院士、业界专家、青年骨干、厂商代表等超两百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分享在仪器开放共享、技术培训、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此次大会为青年分析测试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推动我国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1C6EC


12月9日,由平台共同主办的湖北省电子显微镜学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一百二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旨在促进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湖北省的发展和应用。

17CF4


在过去的一年里,平台成功举办了二十八期仪器操作培训通过理论和操作演练相结合的培训,使用户具备了自主上机的能力,实现24小时自主上机,全面提高了仪器使用率。平台还开展了八期专题报告讲座、近十场技术研讨会及厂商培训,邀请了业内知名专家前来传经送宝,吸引了近千名科研人员参与。这些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手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社会效应稳步提升

 

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作为武汉大学科研支撑基地中年轻一员,为全校各单位提供高质量开放共享,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成为促进学校人才引育工作的一张名片。本年度,多地兄弟院校、政企机构莅临平台参观考察,交流经验。

2月17日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武汉大学监察专员万清祥陪同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一行来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参观考察。


29375


4月22日,校长助理徐东兴陪同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文海涛一行来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参观考察。

 

DCAB7


8月11日,副校长唐其柱、校长助理陈慧东,陪同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常务副市长陈杰一行来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参观考察。

 

6193A


8月21日,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陪同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祁松一行来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参观考察。

 

65EE7


9月7日,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陪同深圳市政协副主席乔恒利一行来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参观调研。

 

20B49


9月15日,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陪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一行来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参观调研。


本年度内,共计有来自国内外近百余单位包括兄弟院校、地方政府、高新企业、国外专家千余名嘉宾前来平台参观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来访嘉宾对于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在推动学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有了深入了解,充分肯定了平台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及创新发展空间的持续拓展,

希望借助平台这一基点能够进一步与武汉大学加强沟通交流,针对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找到契合点,实现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实现合作共赢。

 

展望2024

 

 

9F01D


春山在望,未来可期。新的一年,平台全体教职工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向着新的光荣与梦想再出发,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武汉大学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