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杰课题组在低成本有机太阳能电池开发中取得新进展
2023.08.21(转自武大新闻网)近日,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线发表了高等研究院闵杰课题组关于简化噻吩并[3,4-c]吡咯-4,6-二酮(TPD)衍生物合成路线并制备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研究工作。论文题目为“A Facile Synthetic Approach Based on Thieno[3,4-c]pyrrole-4,6-dione to Construct Polymer Donors for Highly-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基于噻吩并[3,4-c]吡咯-4,6-二酮的简便合成...
-
付磊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原子制造研究成果
2023.06.16(转自武大新闻网))6月14日,Nature(《自然》)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高等研究院付磊团队关于液态金属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Liquid metal for high-entropy alloy nanoparticles synthesis”(液态金属用于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武汉大学付磊团队的博士研究生曹光辉、梁晶晶、杨柯娜以及南方科技大学郭增龙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教授付磊、曾梦琪、...
-
唐琳/曾梦琪用于高效析氧反应的催化剂设计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3.06.16(转自武大新闻网)近日,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杂志以研究性论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我校高等研究院唐琳研究员、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曾梦琪教授关于用于高效析氧反应的催化剂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Monolayer High-Entropy Layered Hydroxide Frame for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用于高效析氧反应的单层高熵层状氢氧化物框架),武汉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高等研究院博...
-
邓鹤翔教授团队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领域取得新成果
2023.05.31(转自武大新闻网)近日,《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在线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邓鹤翔教授团队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领域的最新成果。该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新型介孔MOF材料——MOF-919、-929和-939,其晶体结构中最大的三维笼状孔道内径达6.0、8.5和11.4nm,刷新了MOF材料的记录。该论文题目为“Extremely Large 3D Cage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Nucleic Acid Extraction”(《金属有机框架...
-
柯福生/陈胜利团队在《先进能源材料》发表锂硫电池新进展
2023.04.17(转自武大新闻网)近日,《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以研究性论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柯福生团队和陈胜利团队关于固相转化锂硫电池的研究结果,提出通过选择低给电子数(Donor Number,DN)的碳酸酯作为单一溶剂,利用其和多硫化锂以及锂盐的成膜反应,实现了对锂硫电池正极电解质界面组成和结构的精准调控及其倍率性能的突破性进展。论文题目为《构筑硫正极电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