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晓课题组在可见光催化合成有机氟化合物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09.21《德国应化》(Angew. Chem. Int. Ed.)近日在线发表高等研究院沈晓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α-三氟甲基取代烯烃与环丙醇的光催化串联反应合成稠合偕二氟氧杂环丁烷》(“Photocatalyzed Cascade Reactions of Cyclopropanols andα-Trifluoromethyl-Substituted Olefins for the Synthesis of Fusedgem-Difluorooxetanes”)。武汉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张云霄、博士研究生牛云宏为共同第一作者,沈晓...
-
龚少龙课题组揭示铜(I)配合物发光机制
2022.09.20近日,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龚少龙教授课题组在铜(I)配合物发光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该项研究发展了一类新型的手性铜(I)配合物,实现了聚集依赖的圆偏振发光和热活化延迟荧光,揭示了其发光机制,为构建具有圆偏振发光特性的廉价金属有机发光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论文题为“Aggregation-Dependent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and Th...
-
庄林/周强辉新型芳烃硝化试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2.09.13JACS Au(《美国化学学会期刊》)近日在线发表了高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庄林、周强辉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高效芳烃硝化试剂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有效弥补了现有硝化方法的不足,对开发新型硝化试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论文题为“From N-H nitration to controllable aromatic mononitration and dinitration-The discovery of a versatile and powerful N-nitropyrazole nitrating reagent”(《从氮氢硝化到可控...
-
邓鹤翔团队合作研究发现MOF单晶生长的决定性因素
2022.04.11近日,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Chem(影响因子IF=22.8)在线发表了我校在晶体生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原位界面成像揭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单晶生长的决定因素》(“Determining Factors in the Growth of MOF Single Crystals Unveiled by in situ Interface Imaging”)。第一署名单位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生韩金利为第一作者,我校邓鹤翔教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周小春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
-
人工光合作用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2022.03.08《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我校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系统探究了MOF介孔孔道定制TiO2生长的理论机制,最终实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在MOF中的无损填充。两种材料特性的高效协同,将拓展出一系列新型的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该论文题为“二氧化钛在金属有机框架中介孔的填充及二氧化碳光还原”(Fill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sopores with TiO2 for CO2 photoreduction)。第一署名单位为武汉大学,化学...